ECMO护航 两例危重症冠心病患者成功获救

  七旬老人桥血管堵塞 ECMO保驾开通血管

  79岁的张大爷(化名)曾于20年前在天津市一家医院接受冠脉搭桥手术。近来,他频繁胸痛、胸闷、出大汗,甚至一平躺就憋气,症状持续不见缓解。

  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CCU医疗团队规范用药实施抢救的同时,还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以减轻心脏负荷。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张大爷的病情极为复杂——严重的左主干+三支病变,20年前搭建的桥血管出现重度狭窄,同时还存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左室功能减退,双肺多发气肿、肺大泡等问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多学科团队会诊后认为,此次介入治疗既要处理患者自身血管还要处理多年前搭建的桥血管。患者高龄且身体条件差,不仅血管路径迂曲、病变钙化严重,还面临冠脉穿孔、慢血流等风险。为确保安全,团队决定在IABP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进行介入手术。

  手术当天,CCU和体外循环团队合作建立ECMO。ECMO、IABP同时运转,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循环支持。内六科宋振国副主任医师和团队成员精准操作,不仅开通了完全闭塞的左回旋支和右冠脉,还在主动脉和左前降支间的桥血管内植入支架,让血流恢复了通畅。

  术后,张大爷的症状明显缓解,顺利康复出院。

  六旬男子突发心梗室颤17次 紧急ECMO助力支架手术

  61岁的沈先生(化名)家住滨海新区。一天早上如厕时,他突然感觉胸部有强烈的压迫感,全身大汗淋漓,被120紧急送往泰心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入院后,沈先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反复发作室颤,短短几分钟内竟多达17次。室颤发作时心室无法射血,全身供血中断,患者会意识丧失。通俗来说:“室颤一次就相当于死了一次。”

  危急时刻,医疗团队紧急实施气管插管,并植入 ECMO。在ECMO的支持下,沈先生的循环得以暂时稳定。内二科郭世杰副主任医师和团队成员迅速为其实施冠脉造影,发现其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堵塞程度均超 90%,冠脉血流均明显减慢。团队争分夺秒在两处病变各植入一枚支架,成功开通了狭窄血管,使血流恢复了通畅。

  从七旬老人桥血管的开通,到六旬反复室颤男子的生死抢救,均离不开ECMO团队的高效响应与精准配合。ECMO技术代表着一家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患者综合救治水平,可为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命的奇迹。日前,泰心医院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推广应用项目授牌。未来,医院将持续深耕ECMO技术领域,为更多危重症患者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