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标测系统CARTO+心脏超声模块成像技术通过放置于心腔内部的超声显像装置来精确获取心脏完整及细微的解剖结构信息,并可同步显示心脏血流动力学、实时动态评估心脏功能。该技术指导下的射频消融具有定位准确、效果明确、创伤小等特点,它就像是给心内科医生装上了“透视眼”,让他们得以顺利完成过去“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日前该技术在泰心医院投入使用,内四科张峰主任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天津市首例经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
5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吃药没啥用
河南省的49岁贾先生(化名)是一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病史已有5年。平时他吃完饭后或快走几步都会感觉胸闷、气短、头晕,尽管接受了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肥厚性心肌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就是心肌异常增厚。当肥厚过于严重,肥厚的心肌收缩时会阻碍心脏泵向全身的血流,从而引起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和猝死等严重后果。
一般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药物治疗、酒精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常规手段,但药物对贾先生效果并不明显,酒精消融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外科手术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恢复较慢。泰心医院内四科张峰主任想到了在泰心投用不久的三维标测系统CARTO+心脏超声模块,他决定利用这一手段指导实施射频消融。
借助“透视眼” 精准射频消融
手术于6月15日实施。内四科张峰主任带领团队通过心脏内超声对患者的右心室、左心室进行了三维重建,准确定位到一直跳动着的“犯罪”心肌,在超声指导下,医生将导管精准贴靠到心肌上,并释放能量,电流使“犯罪”的肥厚心肌失去了活力不再跳动,心脏泵向全身的血流恢复通畅,达到成功消融效果。
▲射频消融术
患者的左心室和主动脉压力差也从术前的62mmHg减到术后的15mmHg,接近正常水平。术后,贾先生饭后、快步行走后再没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张峰主任介绍,三维标测系统CARTO+心脏超声模块成像技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手术风险,可广泛应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望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手段,也必将提升手术难度较大射频消融术的治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