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危通知到重启人生 “火箭心”助濒死患者“逆天改命”
 
发布人:admin | 2025年10月14日 | 来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全家顶梁柱”突发疾病 命悬一线

  60岁的纪先生爱运动、旅游、烹饪,是全家的“主心骨”。家里不管谁有个头疼脑热都少不了他忙碌照顾的身影。可没想到,这个平时连感冒都少有的健康“标杆”,会突然陷入健康危机。

  那天午后,纪先生感觉胸口一阵突如其来的紧缩感,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他挣扎着躺到床上休息,症状却不见缓解。爱人帮他测了血压,发现高压只有80mmHg,一度以为是血压计坏了。可令人心慌的是,备用血压计显示也是相同数据。随着120呼啸而至,纪先生被紧急送到距离较近的专科医院急诊。

  冠脉造影结果不容乐观: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脏供血的三支主要血管全部接近闭塞。尽管紧急植入两枚支架,但心原性休克、循环衰竭还是接踵而至。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相继启动,纪先生被推进重症监护室(ICU)。病危通知书一张接一张送到家属手中。

  当时住的医院做不了左心辅助,心脏移植因感染被伦理委员会否决……那几天是我们家的至暗时刻。”纪先生的爱人至今对全家守在ICU外欲哭无泪的日子记忆犹新。

  “救命神器”护航 绝境转运

  发病两周来,纪先生始终处于休克状态,肺感染也乘虚而入。所在医院虽竭尽全力救治但病情仍持续进展,治疗陷入瓶颈。“不能放弃!绝不认命!”家属多方联系,辗转找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

  院长刘院长率队迅速评估病情,认为纪先生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心脏功能亟待恢复,但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和器械穿刺部位感染,心脏移植成了相对禁忌,所在医院无法安装人工心脏,只能依靠ECMO、IABP暂时维持生命。然而,这两种辅助都属于短期手段,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出血、血栓等致命并发症。此时,唯一可能挽救生命的方案,就是在感染尚未完全失控的窗口期,转运至泰心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当晚18时许,在ECMO、IABP、呼吸机三大“救命神器”的支撑下,在泰心医院CCU转运团队和所在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护航下,全身插满管路的纪先生被安全转运至泰心医院。“刘院长敢接我们这个‘烫手的山芋’,还派医生带着那么多仪器转运,当时我们家属感觉在绝望里看到了生的希望。”纪先生的爱人回忆。

  30小时竞速 生死逆转

  泰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座无虚席。刘晓程院长带领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就纪先生的治疗方案展开会诊。“感染窗口期转瞬即逝,必须尽快手术,跟感染抢时间,跟死神抢生命!”刘院长的话掷地有声。

  方案迅速敲定:紧急植入人工心脏“火箭心”。

  由于患者处于极度衰弱状态,为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采用无体外循环的微创方式。下午15时,纪先生被推入手术室,刘院长亲自主刀,撤除IABP,避开左侧感染灶,从右侧股动静脉重新置入ECMO管路,将“火箭心”精准植入。

  23时左右手术结束。新的 “动力源” 开始运转,为纪先生的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协谈室内,纪先生的爱人、儿子、妹妹和挚友红着眼眶,对刘院长深深鞠躬。

  从绿色通道入院,到多学科会诊,再到成功手术,不到30小时的“泰心速度”,让家属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多学科“生命联盟”托举生命

  手术成功只是开始。术后的感染控制、呼吸功能恢复、凝血平衡、营养支持……每一关都是硬仗。

  多学科“集团军”协同作战:医疗团队根据实时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护理团队24小时盯着监护仪,每隔两小时就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康复科在术后第二天就推着仪器开展肢体训练,唤醒沉睡的肌肉;营养师根据代谢指标调配营养餐补充益生菌;心理科日日查房加油打气。

  “躺在病床上,浑身插着管子不能动时,总看到周围的医生护士为我忙碌、给我鼓励;从床头的屏幕里看到家人一边红着眼眶一边挤出笑容。这些支持让我感觉踏实,让我有了咬紧牙关闯过一道道难关的勇气。”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纪先生的眼角泛起湿润。

  如今,纪先生已康复出院。他和爱人正规划着期盼已久的退休旅行,清单上列着他们念叨了半辈子的山川湖海。他们的眼中再没有泪光,只有对新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向往。

  图片来源:www.veer.com 已获授权

  患者已授权

  宣传部 诚意制作

联系我们 Contact Information
门诊预约电话:022-65208888
网络服务热线:4001-568-568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大街61号